唯思想永恒
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最前沿的领域,它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了革命性进展,特别是给计算机视觉、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棋牌游戏以及某些科学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突破。深度学习同时驱动了新的机器学习范式产生,比如生成对抗学习、元学习等;并使强化学习和因果学习得以“复兴”,展示更为强大的潜力。斯图尔特·罗素(Stuart Russell)和彼得·诺维格(Peter Norvig)两位教授的这本书在这一背景下于 2021 年年初出版正应其时。
《人工智能:现代方法》(第4版)原版 封面
人工智能是一个大领域,该书是一本“大”书,作者是大学者。该书全方位探究了人工智能这一领域,涵盖了从基础知识、模型方法、社会伦理到应用专题等各个层面。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提到的,本版中约25%的内容是全新的,剩下的75%也做了大量修改,以呈现出更加完整的人工智能领域图景,且本版中22% 的文献是2010年以后出版的工作。此外,作者邀请了9位相关方向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撰写了部分内容。本书主要包括5方面的内容:问题求解的搜索方法,基于知识的推理和规划方法(逻辑和知识表示),知识和推理中的不确定性(概率推理、概率编程和多智能体决策),机器学习(概率方法、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),应用专题(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)。此外,书中还讨论了人工智能面临的哲学、伦理和安全等社会问题。书中也蕴含了作者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思考,处处闪烁着思想的光辉,耐人回味。比如,本版的封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各个发展阶段最重要事件和人物,体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。第1章关于人工智能的思想、历史发展等的论述深刻、透彻和精辟。第28章讨论某些具有前瞻性的想法和方向。我本人在阅读时受到的启发良多,大有裨益。
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”人工智能试图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思维,是一个最富有期待和遐想的学科,其发展波澜壮阔、起伏跌宕。她经历了热情高涨和期望无限的早期(1952-1969),通用搜索机制局限所导致的回落期(1966-1973),以专家系统为代表的基于规则学习的崛起期(1969-1986),神经网络联结主义的回归期(1986-1995),统计机器学习的复兴期(1995-现在),以及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的突破期(2006-现在)。人工智能从哲学、数学、经济学、神经科学、心理学、计算机科学、控制科学、语言学等诸多学科中汲取思想、观点和技术,滋养并发展自身。机器学习试图从数据或经验中学习进而提升机器的能力或性能,这不同于人工智能,但她是目前趋向人工智能的一个最重要或有效的途径。
人工智能是思想发轫、观点争鸣、技术创新的汇集地 , 是学术英雄辈出的荟萃地。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: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需要高度的想象力、创造力和执行力,需要务实、理性、严谨的求是态度。人工智能未来仍会经历波折,各种潮流、观点也会纷争喧嚣,但沉淀下来的是隽永的思想。
我非常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杨海玲编辑的信任,邀请我的学生来承担该书的中文翻译。译稿的初稿是由我的博士生张博雅、陈坤,已毕业的硕士田超、吴凡和赵申剑,以及博士后顾卓尔完成的。博雅和陈坤对全书译稿进行了统一审校,我的其他在读博士生也参与了相关章节的审校。他们的背景分别是统计学、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,这有益于他们合作翻译该书。然而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仍都是新人,知识结构还不全面,但是他们勤于学习、执行力极强、工作专注。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了译著的初稿,之后又经过自校对、交叉校对等环节力图使译著保持正确性和一致性。我为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工作能力感到自豪。
由于我们深感自己的中英文能力都有限,译文还是比较生涩,难免出现不当之处,而且我们特别担心未能完整地传达出原作者的真实思想和观点。因此,我们强烈地建议有条件的读者去阅读英文原著,也非常期待大家继续指正译著,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完善。我恳请读者多给予译者以鼓励。请把你们的批评留给我,这是我作为他们的导师必须要承担的。
最后,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享受其翻译过程,翻译和阅读这么一部大书得以领略艾伦·图灵、冯·诺依曼、诺伯特·维纳、理查德·贝尔曼、库尔特·哥德尔、约翰·麦卡锡、马文·明斯基、唐纳德·米奇、爱德华·费根鲍姆、艾伦·纽厄尔、赫伯特·西蒙等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工作,感悟他们的思想、领略他们的智慧,何其美哉!我们当谦卑再谦卑,勤奋更勤奋。是以写此代序为勉!
张志华
皇冠新体育皇冠新体育、统计科学中心教授
2022年4月12日
译著信息:
《人工智能:现代方法》(第4版)
[美] 斯图尔特 • 罗素(Stuart Russell) 著
彼得 • 诺维格(Peter Norvig)
张博雅 陈坤 田超 顾卓尔 吴凡 赵申剑 译
张志华 审校
人民邮电出版社